2024 国际橡塑展 2024 国际橡塑展

签到

预计至2031年,全球塑料回收市场将达到77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7.71%。
(图片来源:iStock)

塑料变革时代 全球循环经济展新章

不论将于2024年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束塑料污染公约》国际协议,还是中美两国联合发布的“阳光之乡”声明,都向全世界释放出全球积极协同应对塑料污染的强烈信号,同时也为塑料回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根据InsightAce Analytic的最新研究报告,2031年全球塑料回收市场将达到778.9亿美元,2024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7.71%。面对这历史性的新机遇,终端品牌、塑料制品加工企业、再生塑料及回收通路商纷纷抢占塑料回收带来的新商机,并将其视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文章来源:雅式橡塑网(www.AdsaleCPRJ.com

相较于已经形成工业规模化的物理回收,作为新兴技术的化学回收在全球仍处于起步阶段。然而,近年陆续看到欧洲化工企业不断加码投资布局化学回收,以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积极投身化学回收热潮。除此之外,一些新型的回收技术,例如生物回收技术,也开始规模化营运,进一步丰富了废塑料处理手段。

化学回收因其卓越的废塑料处理和原油替代能力,受到国际领先石化、工艺和加工企业的大力投资推动。沙特基础工业(SABIC)与英国化学回收公司Plastic Energy等合作伙伴进一步扩大化学回收产业链,利用先进化学回收装置来处理消费后的废塑料混合物。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与希悦尔(SEE)利用化学回收技术,将废塑料转化为新的食品级包装。科倍隆(Coperion)则向迪拜塑料制品生产商供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化学回收成套方案生产线。

除石油基塑料回收外,像聚乳酸(PLA)这类生物基塑料回收也有新进展:道达尔能源科碧恩(TotalEnergies Corbion)利用化学回收解聚技术生产Luminy® rPLA,回收成分高达30%,性能可媲美原有PLA。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中国在化学回收技术方面也获得一定的进展:天津渤海化工、中国天楹股份、久泰新材料相继与国际企业如霍尼韦尔(Honeywell)开展化学回收项目,这些中外合作推动中国化学回收技术进一步发展。2023年浙江佳人新材料的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在全球首发,并顺利出口海外,填补了中国再生DMT领域空白。除此之外,中石化、华润化学、万华化学、北京航天石化等也在积极布局化学回收项目。

除了物理和化学回收技术,生物回收技术作为新型的塑料回收方式也在崭露头角。2023年,“PET生物回收技术”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评选为“年度十大新兴技术”。其中,法国Carbios已获得全球首个PET生物回收工厂的建设和运营许可。国际知名企业如可口可乐(Coca Cola)和宝洁(P&G),亦已成功将PET生物回收技术应用于生产,并将其产品推广至全球。

作为塑料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消费后塑料包装废弃物一直是全球塑料回收和循环经济的焦点。作为全球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排头兵”,欧洲在该领域动作频频。英国、德国和法国纷纷实施了塑料包装法、包装法等法规,以推进包装废弃物的管理措施。2023年,欧盟更进一步推进《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提案,对包装再生塑料的比例提出了新规定。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Coca Cola)、百事(PepsiCo)、宝洁(P&G)、联合利华(Unilever)等国际品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制定不同时间节点(2025/2030年)包装再生塑料的使用目标,全球推动了越来越多相关利益方参与塑料包装循环利用行列。

其中,随着瓶到瓶回收解决方案发展和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规模不断扩大,PET瓶回收行业正朝着高效和智能化处理的方向发展。举例,奥地利塑料回收机械供应商史太林格(Starlinger)的PET瓶到瓶回收系统recoSTAR PET,节约了25%的能源消耗,产量增加15%,有助降低生产成本约21%

软包装一直被公认为塑料回收利用的难点和痛点,但近年全球领先食品品牌方与包装制品供应商,以及回收技术供应商携手,大力促进软包装循环利用。其中,亿滋国际(Mondelēz International)、安姆科(Amcor)在澳大利亚建造了当地首批化学回收设施,每年处理12,000吨废塑料,而亿滋国际更将再生料重新应用到产品包装中。雀巢(Nestlé)为英国回收技术供应商Impact Recycling投资700万英镑开设新工厂,将难以回收的软包装转化为塑料粒子,再重新用于生产软包装。

全球汽车产业链对减碳的需求愈趋迫切之际,再生塑料生产技术也不断改进和创新,再生塑料的性能和质量持续提升,释放了全球车用再生塑料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

全球多家汽车业巨头,如沃尔沃(Volvo)、宝马(BMW)、奔驰(Mercedes Benz)、福特(Ford)等,已制定可回收/再生塑料的使用目标。例如:自2025年起,沃尔沃(Volvo)汽车中至少25%的塑料将来自回收材料。而宝马(BMW)到 2030 年,汽车使用可回收热塑性塑料的比例将达40%。从2030年,奔驰(Mercedes Benz)车辆将使用二次原材料的比例将提高至40%。至于福特(Ford),到 2025 年,北美和欧洲工厂会在新车设计中使用 20%可回收和再生塑料。

此外,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报废车辆(End-of-Life Vehicles)的法规提案。该提案提出“新车应包含至少25%的再生塑料,其中25%来自回收的报废汽车”。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促进车企,尤其是出口欧洲市场的汽车,扩大再生塑料的应用。

事实上,不少车用塑料供应商已开始与整车厂,以及汽车零部件厂商积极探索和实践再生塑料的应用。例如,伊士曼(Eastman)与全球汽车内饰供应商延锋(Yanfeng)合作从报废汽车中回收塑料,生产聚酯和纤维素热塑性塑料。日本东丽工业(Toray Industries)使用化学回收技术,从报废汽车中回收玻纤增强尼龙6零部件,并把再生料重新应用到本田汽车(Honda Motor) 的新车上。上海普利特与万容塑业联合打造高品质PCR再生塑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除汽车行业外,家电/电子电器领域中再生材料的应用也在不断提升。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再生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亿美元,并且在2024年至2033年期间以10.8%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

全球消费电子品牌如微软(Microsoft)、联想、华为,以及家电巨头松下(Panasonic)等,正在积极推进家电和3C消费电子产品的循环再生利用。

如松下(Panasonic)与江西格林循环在2023年合力推进PCR树脂材料,开拓在家电等工业产品的高品质开发和应用技术。微软(Microsoft)与沙特基础工业(SABIC)携手推出首款采用海洋回收塑料(OBP)制成的Surface系列连接设备和电源外壳。华为的HUAWEI Watch 4智能手表采用行业首款再生尼龙复合材料表带。联想在ThinkPad X1 carbon Gen 12中使用了再生碳纤维作为热塑性颗粒的增强填料。

除材料外,加工工艺也在不断提升。为提高再生塑料生产效率,德国回收设备供应商格诺斯(GENIUS)针对回收电子电气设备中复杂的材料,开发出拉条造粒系统,能快速对再生ABS和PS等材料进行造粒。

运动与时尚休闲市场中再生聚酯纤维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长。根据纺织品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统计数据,全球运动与时尚休闲市场再生聚酯纤维的使用将从2019年14%,提高到2025年的45%。全球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adidas)、优衣库(UNIQLO)、H&M等早前作出2024/2025/2030年可持续发展承诺:在其产品中使用30%-100%比例的再生材料,展现对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运动与服饰方面,全球运动品牌彪马(Puma)扩大Re:Fibre聚酯回收技术,从2024年起该公司大部分足球俱乐部和联合会仿制球衣将使用旧衣服废料制成再生纤维。优衣库在2023年推出了全部由100%再生面料制成的“哆啦A梦可持续发展模式”系列春夏商品。

此外,外卖与时尚快消品企业也纷纷尝试让废塑料跨界再生。美团青山科技基金与东华大学联合发布“首款再生餐盒料制备低碳丙纶面料”,丙纶面料将用来制造成快干T恤。不仅如此,美团还携手晨光,利用回收餐盒再造的再生塑料,推出碳中和文具系列。饿了么与乐设科技利用外卖餐盒PP再生颗粒3D打印多款周边产品,例如再生手机支架、再生收纳盒和再生PP笔筒等。

总括而言,越来越多终端品牌,无论是在包装、汽车、家电/消费电子,还是在运动休闲、外卖等领域,已经开始与塑料回收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把握塑料回收带来的新机遇。这“黄金赛道”正吸引越来越多参与者涌入,共同推动塑料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关产品

[#slider]
展会信息专题指南

您已进入CPS+ eMarketplace在线供需对接平台的【试验版网页】,如需返回【正式版网页】,请返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