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國際橡塑展 2024 國際橡塑展

簽到

預計至2031年,全球塑料回收市場將達到778.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將達7.71%。
(圖片來源:iStock)

塑料變革時代 全球循環經濟展新章

不論將於2024年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結束塑料污染公約》國際協議,還是中美兩國聯合發佈的“陽光之鄉”聲明,都向全世界釋放出全球積極協同應對塑料污染的強烈信號,同時也為塑料回收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根據InsightAce Analytic的最新研究報告,2031年全球塑料回收市場將達到778.9億美元,2024年至2031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7.71%。面對這歷史性的新機遇,終端品牌、塑料製品加工企業、再生塑料及回收通路商紛紛搶佔塑料回收帶來的新商機,並將其視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

文章來源:雅式橡塑網(www.AdsaleCPRJ.com

相較於已經形成工業規模化的物理回收,作為新興技術的化學回收在全球仍處於起步階段。然而,近年陸續看到歐洲化工企業不斷加碼投資佈局化學回收,以及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積極投身化學回收熱潮。除此之外,一些新型的回收技術,例如生物回收技術,也開始規模化營運,進一步豐富了廢塑料處理手段。

化學回收因其卓越的廢塑料處理和原油替代能力,受到國際領先石化、工藝和加工企業的大力投資推動。沙特基礎工業(SABIC)與英國化學回收公司Plastic Energy等合作夥伴進一步擴大化學回收產業鏈,利用先進化學回收裝置來處理消費後的廢塑料混合物。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與希悅爾(SEE)利用化學回收技術,將廢塑料轉化為新的食品級包裝。科倍隆(Coperion)則向迪拜塑料製品生產商供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化學回收成套方案生產線。

除石油基塑料回收外,像聚乳酸(PLA)這類生物基塑料回收也有新進展:道達爾能源科碧恩(TotalEnergies Corbion)利用化學回收解聚技術生產Luminy® rPLA,回收成分高達30%,性能可媲美原有PLA。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中國在化學回收技術方面也獲得一定的進展:天津渤海化工、中國天楹股份、久泰新材料相繼與國際企業如霍尼韋爾(Honeywell)開展化學回收專案,這些中外合作推動中國化學回收技術進一步發展。2023年浙江佳人新材料的再生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在全球首發,並順利出口海外,填補了中國再生DMT領域空白。除此之外,中石化、華潤化學、萬華化學、北京航天石化等也在積極佈局化學回收專案。

除了物理和化學回收技術,生物回收技術作為新型的塑料回收方式也在嶄露頭角。2023年,“PET生物回收技術”被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評選為“年度十大新興技術”。其中,法國Carbios已獲得全球首個PET生物回收工廠的建設和運營許可。國際知名企業如可口可樂(Coca Cola)和寶潔(P&G),亦已成功將PET生物回收技術應用於生產,並將其產品推廣至全球。

作為塑料廢棄物的主要來源之一,消費後塑料包裝廢棄物一直是全球塑料回收和循環經濟的焦點。作為全球塑料循環經濟發展“排頭兵”,歐洲在該領域動作頻頻。英國、德國和法國紛紛實施了塑料包裝法、包裝法等法規,以推進包裝廢棄物的管理措施。2023年,歐盟更進一步推進《包裝和包裝廢棄物法規》(PPWR)提案,對包裝再生塑料的比例提出了新規定。

與此同時,可口可樂(Coca Cola)、百事(PepsiCo)、寶潔(P&G)、聯合利華(Unilever)等國際品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制定不同時間節點(2025/2030年)包裝再生塑料的使用目標,全球推動了越來越多相關利益方參與塑料包裝循環利用行列。

其中,隨著瓶到瓶回收解決方案發展和食品接觸再生塑料的規模不斷擴大,PET瓶回收行業正朝著高效和智能化處理的方向發展。舉例,奧地利塑料回收機械供應商史太林格(Starlinger)的PET瓶到瓶回收系統recoSTAR PET,節約了25%的能源消耗,產量增加15%,有助降低生產成本約21%

軟包裝一直被公認為塑料回收利用的難點和痛點,但近年全球領先食品品牌方與包裝製品供應商,以及回收技術供應商攜手,大力促進軟包裝循環利用。其中,億滋國際(Mondelēz International)、安姆科(Amcor)在澳大利亞建造了當地首批化學回收設施,每年處理12,000噸廢塑料,而億滋國際更將再生料重新應用到產品包裝中。雀巢(Nestle)為英國回收技術供應商Impact Recycling投資700萬英鎊開設新工廠,將難以回收的軟包裝轉化為塑料粒子,再重新用於生產軟包裝。

全球汽車產業鏈對減碳的需求愈趨迫切之際,再生塑料生產技術也不斷改進和創新,再生塑料的性能和質量持續提升,釋放了全球車用再生塑料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

全球多家汽車業巨頭,如沃爾沃(Volvo)、寶馬(BMW)、奔馳(Mercedes Benz)、福特(Ford)等,已制定可回收/再生塑料的使用目標。例如:自2025年起,沃爾沃(Volvo)汽車中至少25%的塑料將來自回收材料。而寶馬(BMW)到 2030 年,汽車使用可回收熱塑性塑料的比例將達40%。從2030年,奔馳(Mercedes Benz)車輛將使用二次原材料的比例將提高至40%。至於福特(Ford),到 2025 年,北美和歐洲工廠會在新車設計中使用 20%可回收和再生塑料。

此外,2023年7月,歐盟委員會發布關於報廢車輛(End-of-Life Vehicles)的法規提案。該提案提出“新車應包含至少25%的再生塑料,其中25%來自回收的報廢汽車”。這一舉措將進一步促進車企,尤其是出口歐洲市場的汽車,擴大再生塑料的應用。

事實上,不少車用塑料供應商已開始與整車廠,以及汽車零部件廠商積極探索和實踐再生塑料的應用。例如,伊士曼(Eastman)與全球汽車內飾供應商延鋒(Yanfeng)合作從報廢汽車中回收塑料,生產聚酯和纖維素熱塑性塑料。日本東麗工業(Toray Industries)使用化學回收技術,從報廢汽車中回收玻纖增強尼龍6零部件,並把再生料重新應用到本田汽車(Honda Motor) 的新車上。上海普利特與萬容塑業聯合打造高品質PCR再生塑料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除汽車行業外,家電/電子電器領域中再生材料的應用也在不斷提升。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3年,全球消費電子再生塑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39億美元,並且在2024年至2033年期間以10.8%年復合增長率持續擴張。

全球消費電子品牌如微軟(Microsoft)、聯想、華為,以及家電巨頭松下(Panasonic)等,正在積極推進家電和3C消費電子產品的循環再生利用。

如松下(Panasonic)與江西格林循環在2023年合力推進PCR樹脂材料,開拓在家電等工業產品的高品質開發和應用技術。微軟(Microsoft)與沙特基礎工業(SABIC)攜手推出首款采用海洋回收塑料(OBP)制成的Surface系列連接設備和電源外殼。華為的HUAWEI Watch 4智能手表采用行業首款再生尼龍復合材料表帶。聯想在ThinkPad X1 carbon Gen 12中使用了再生碳纖維作為熱塑性顆粒的增強填料。

除材料外,加工工藝也在不斷提升。為提高再生塑料生產效率,德國回收設備供應商格諾斯(GENIUS)針對回收電子電氣設備中復雜的材料,開發出拉條造粒系統,能快速對再生ABS和PS等材料進行造粒。

運動與時尚休閑市場中再生聚酯纖維的使用量正在迅速增長。根據紡織品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統計數據,全球運動與時尚休閑市場再生聚酯纖維的使用將從2019年14%,提高到2025年的45%。全球知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adidas)、優衣庫(UNIQLO)、H&M等早前作出2024/2025/2030年可持續發展承諾:在其產品中使用30%-100%比例的再生材料,展現對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運動與服飾方面,全球運動品牌彪馬(Puma)擴大Re:Fibre聚酯回收技術,從2024年起該公司大部分足球俱樂部和聯合會仿制球衣將使用舊衣服廢料制成再生纖維。優衣庫在2023年推出了全部由100%再生面料制成的“哆啦A夢可持續發展模式”系列春夏商品。

此外,外賣與時尚快消品企業也紛紛嘗試讓廢塑料跨界再生。美團青山科技基金與東華大學聯合發布“首款再生餐盒料制備低碳丙綸面料”,丙綸面料將用來制造成快干T恤。不僅如此,美團還攜手晨光,利用回收餐盒再造的再生塑料,推出碳中和文具系列。餓了麼與樂設科技利用外賣餐盒PP再生顆粒3D打印多款周邊產品,例如再生手機支架、再生收納盒和再生PP筆筒等。

總括而言,越來越多終端品牌,無論是在包裝、汽車、家電/消費電子,還是在運動休閑、外賣等領域,已經開始與塑料回收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共同把握塑料回收帶來的新機遇。這“黃金賽道”正吸引越來越多參與者湧入,共同推動塑料循環經濟的發展。

相關產品

[#slider]
展會資訊專題指南

您已進入CPS+ eMarketplace在線供需對接平台的【試驗版網頁】,如需返回【正式版網頁】,請返回。謝謝!